灿烂炙热的阳光,这里似乎从来都走不出夏天;两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,这里也一座有故事的城。这就是北海,到处都能感受到阳光海滩的温暖与熨帖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之一,昔日的繁华为老城增添了一份底蕴。而那藏在老城深处如时间静止般的浓浓人情味,更是一股穿透人心的迷人热浪。
它那百年历史的老街,是国宝级的骑楼式建筑。
不惊不躁的千年古镇,如清明上河图般的静谧。
风情的港口,饱含淡淡的越南风味。
景观,显示火山岛的独特。
合浦老城
老城深处的浓浓人情味
晨起走在街上,三三两两的中老年妇人挽着菜篮子从菜市场回来,身边还拖着嬉戏打闹的儿孙。这时的老城是亲切和睦的,路上都是街坊,遇见了谁谁便停下脚步,叨叨家常,问问今天的菜价。看到外人经过,街坊们都会微笑着点头示好。这就是老城,不惊不躁,始终敦厚朴实。
乾江古镇的水星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。青石板砖的街道狭长幽静,两旁是已有百年历史的砖瓦房。已被风雨吹打成褐灰色的木门旁贴着红彤彤的对联,尤其亮眼,若不是这幅崭新的对联,竟难以发现房子里仍居住着人。有一两户人家敞开着木门,三两人在内玩着纸牌,却未曾发出任何声音。行走其中,安静得如同掉进了被抹掉喧嚣的清明上河图里,一切都那么的不真实。
一座惠爱桥,恐怕就是合浦县五百多年变迁的最好见证。本地人管它叫“旧桥”,在清末曾被烧毁,期间又多次被重修,桥面是用各个年代的木板拼接而成的,没有太奢华的装饰,没有太浓厚的色彩。对于合浦人,这座老桥是一段儿时记忆,是一段老城历史,更像是生活本身——踏实地过,足矣。
勤俭好客的客家人三餐里两顿是粥或米粉这般的流食,自然,腌菜是家家户户里必不可少的。一年四季,腌菜铺里的客人总是络绎不绝。五彩的腌菜汤尤其喜人,有的白色清透,有的红粉亮眼。粮食铺里的各色豆子色彩斑斓,仅是观看也会觉得心情愉悦。
糖水是合浦人最钟爱的街头小吃:绿豆海带汤、姜片紫薯汤、赤豆八宝粥、椰汁西米露....当地妇人推着糖水三轮车,街边一放,吆喝几声“卖糖水咯”,便把手里攥着几块钱的孩子们纷纷吸引过来。
侨港镇
夕阳渔港下飘散的淡淡越南风味
每到傍晚时分,侨港镇的码头总是热闹的。从各地特意赶来的人们聚集在码头,看见一艘艘渔船回港了便兴奋不已,蓄势待发。只见渔民们从船上搬来一箱箱刚捕获上来的海鲜,直接倒到地上,人们就拿着袋子上前挑最新鲜的鱼儿。爱鲜的精明人总是直接到码头选购自己喜欢的海鲜,再到饭馆里加工成一顿美味的海鲜大餐。
以船为居的疍家人本是侨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特别是婚礼时,疍家人摇艇接亲、以蛮歌相应...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,很多疍家的习俗已经渐渐丧失,幸运的话会看到渔女一边划桨一边唱“咸水歌”的景象。
当北海人说起大排档,侨港风情街是最具代表性的。很多本地人愿意开十几分钟的车来到这里吃夜宵。在两广,夜宵就如英国的下午茶,可以少一两顿,但是吃上了就仿佛圆满了。
十点以后的侨港海鲜街依然灯火通明,甚至更胜晚市的热闹。三两好友,一打啤酒,几盘海鲜,“吹水”到凌晨一两点,最地道的市井生活不过如此。
北海老街
一间间旧商铺里承载的酸甜苦辣
北海城市的最初雏形是由沙脊街、珠海路及中山路三条直街形成的,街道的两旁延绵着一间间旧商铺,似乎述说着昨日的盛世。随着城市的浮沉和历史的跌宕起伏,这些老街装载了太多的酸甜苦辣,若你能停下脚步,沏一杯茶,在粤剧的背景声里,抬头看看沿街那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,听一段关于老街的故事。
如今人们所说的北海老街指的是珠海路。一旦踏足这宽九米的老街,就会发现这里异常于任何一座都市:房子里的老人坐在摇椅上轻轻挥动着手上的蒲扇,家家户户门前晾晒着的咸鱼干,从老屋子里传来“咿呀咿呀”的粤剧声.....这条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,如今就是一段浓缩的历史,讲述着北海老城的生活。即便周边的城市不停变迁,它也始终跟随着自己的步伐。
以前的北海,道路都是东西走向的,而街巷则是南北走向。在北海老街区,窄巷子大概有23条,最窄的只有70厘米,如一线天,一旦有人相向而走,就不得不胸脯贴着胸脯而过,因此就有人笑话珠海路的巷子是摸乳巷。此名字虽有不雅,但从中却能读到北海人民的智慧:为了防止海风强劲的吹袭而缩小楼房间的距离,又能节省经费。
在19世纪受了英法德等国领事馆的影响后,老街的建筑大都是带有粗重厚大的方形柱子及罗马风格的墙饰、浮雕。在兴旺的昔日里,骑楼都是商住两用的:一楼是各种杂货、丝绸、干海货、渔民用品等商铺;而如今,一楼的商街里仅有几家渔具用品店开着,落下了冷清的态势。
失去昔日繁华的骑楼日渐老化,湿热的天气致使外墙上长了一层淡淡的青苔,生锈的路灯下盘缠着绽放得灿烂的花朵,刻于墙面之上的老店名也仅是依稀可见。当新开的小店把英文标牌挂上骑楼外墙时,刹那间竟有了几分澳门小街的味道。
涠洲岛
蓝水白沙间散发的迷人热浪
当你以为涠洲岛只是普通的海岛时,这个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却有着你难以想象的罕见景观:五彩滩上的海蚀景观、四季都在滴水的风化石墙、乱石堆里的活珊瑚以及用珊瑚礁、贝壳做成的哥特式建筑。它的占地面积是鼓浪屿的12倍,但每天上岛的人数却只有鼓浪屿的十分之一。
斜阳岛是距离涠洲岛9公里的火山岛,相对小巧,但其保留的民风、古俗却更胜一筹。被风蚀剥落墙面的瓦房,参差不齐地坐落于岛上各个角落。傍晚,打渔归来的男人坐在村口树下抽水烟、打牌,孩子晾晒渔网,女人在屋里生火做饭....岛上炊烟渐升,吆喝家人回家吃饭的童声,一派淳朴悠然的渔村景象。
在涠洲岛,除了海鲜,就别想着吃什么美食呢。在岛上南部的南湾海鲜市场,你可以买到最便宜最新鲜的海鲜,而这里也是涠洲岛居民相对集中的地方。但是除海鲜以外,岛上的物价普遍都比岸上的贵点。
在涠洲岛东海岸,有一片长达1.5公里的海蚀平台,在朝阳的照映下,海蚀平台上的青苔与海水相互辉映,五彩斑斓,因此得名五彩滩。在岛上要观看日出的话,五彩滩是不二选择。但它的日落景色却同样使人着迷,退潮后一层层火山岩石显露于水面,阳光为海水镀上一层金膜,会不禁让人联想到秋日夕阳下铺满金黄水稻的梯田。
滴水丹屏似乎是来涠洲岛必游的景点:一整片被风化的“石墙”,完好地保留着岁月的痕迹,不管天气如何都有水一直从石头滴下来,当地人说这是有福之水。
从滴水丹屏海滩一直往左边走,走过一两公里的乱石堆和珊瑚礁,就可以到传说中的火山口。正因这条小路极其不好走,这秘境难以被一般的游人发现。退潮后,有很多小鱼小虾被困在石缝中,若你是善于发现的人,你还会在大大小小的水洼中发现美丽的海葵以及彩色的活珊瑚。
到盛塘天主教堂的,大多是慕名而来的游客或是前来拍摄婚纱照的准新人。和岛上大多的建筑一样,教堂是由珊瑚礁石和贝壳建造而成,是一座典型的欧洲乡村哥特式教堂。由于这里人流量较大,很多居民都会选择在教堂外。
相比岛上另一边较为热闹的“天主教堂”,圣母堂规模要小很多。圣母堂隐于农舍以及小树林间,大概是因为村民们想为自己保留一片纯洁的圣地,使其成了岛上最为安静的地方。